柔光灯下的烤箱里,一排排小曲奇慢慢金黄,散发出浓郁的黄油稠香。两个白衣少年侧身靠着操作台,眼睛直直地盯着看。
“叮”地一声,时间到。块头较大的剑剑突然转向身旁的妈妈,兴奋地张开双臂拥抱了一下,又顺势到妈妈脸上啄了一口;块头较小的小杰则拉着妈妈的手,咧嘴开心地笑。
木梳路上,这间名为“天喜儿”的烘焙面包店,是像剑剑、小杰这样一群被称为“星星的孩子”今后的课堂。在自闭症的康复道路上,他们如今已经能参与简单的面包、饼干的制作。
2014年5月14日,“天喜儿”就在今天正式开业。
天爱3年前在勤业校区开设烘焙课程,向大龄自闭症孩子教授烘焙知识,为他们今后的职业道路打下基础。目前,校区共有大龄自闭症孩子30多名。
常州天爱儿童康复中心校长杨建军介绍,“天喜儿”正式成立后,原校区的烘焙教室也将逐步转移***这里。像剑剑、小杰这样能力好一点的学生,可以直接进入天 喜儿参与烘焙;稍差一点的,每天也会由老师组织分批到烘焙坊进行学习,并做一些简单的清扫工作。据介绍,这种康复训练比纯粹呆在教室里更有效
“天喜儿”共有160平方米,上下两层,其中一楼是销售区,二楼是休闲DIY区,自闭症孩子平时就是在这里进行烘焙学习和制作。
孤独者的烘焙
“天喜儿”一楼的操作间里,冷女士握着儿子剑剑的手,教如何把手握成空心拳的样子,喊着“1、2、3”的口号,以虎口为轮廓,逆时针把手心的面团拱了个360°,一圈、两圈、三圈……
14岁的剑剑8年前被查出患有自闭症,现在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,都会到天喜儿进行学习,下午再回到天爱,进行康复融合课程的训练。
冷女士说,学习烘焙,要从基本功学起,称量、搓圆,简单的模具压花,“别人花两三年,已经能做出美味又可口的蛋糕面包,而我的孩子,到现在还停留在学习面团搓圆的阶段。”
自闭症孩子每接受一样新鲜事物,都需要一遍遍地重复学习,简单些的事情三五天学成,稍复杂的,就需要一个月甚***更久。
“重复”通常让自闭症孩子感到安全,经过训练后,他们反而更能胜任烘焙这种需要高专注度的工作。“他做得很好,每次看到自己做的小饼干出炉,都知道这是自己做的东西,吃的时候很有成就感,他们只是不会表达。”冷女士说。
爱,就是陪伴
虎头虎脑的剑剑,每揉完一次面团,都会侧身用臂膀抱一下妈妈,还会要“亲亲”,而妈妈也会自然地回给儿子一个“爱的鼓励”。
另一边,二楼的制作间里,老师邵云正在教小杰用揉面机揉面。和面结束,小杰很熟练地把机器关闭,听邵云讲解有关揉面的步骤和注意事项。在儿子身后目睹整个过程的妈妈陶女士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。
他们的康复需要家长陪伴。而***开始的开始烘焙的准备工作、搅拌黄油、面粉称量,跟老师学完后,都需要妈妈手把手再重复教。而一旦小杰不肯动,开始打哈欠,或者来回溜达,陶女士得一边忙活,一边照应他。
孩子很敏感。“比如一样东西只要洗两遍,但我会跟他说,按照工序要洗三遍,前两遍他洗,***后一遍妈妈洗。不能让他觉得,是因为自己没洗干净妈妈返工的。”剑剑的妈妈告诉记者。
冷女士告诉记者,“我们期望孩子更多得到的不是物质上的东西,而是参与感,这是一个平台,也是他们社会化的过程。”
面包满载希望
从开始规划,到如今终于成行,“天喜儿”的成立花了两年多时间。“资金、场地和孩子的接受程度都是问题。”据了解,通过前期的募捐,“天喜儿”目前已经投入了80万元左右的资金,而设备和技术,都是由我市糕点商大喜来提供的。
“如果不让自闭症孩子参与社会化劳动,他们的社会功能很快就会萎缩。烘焙不需要与人有太多交流,流程也很明确,是一项适合自闭症孩子从事的劳动。”同样作为一名自闭症儿童的家长,这也是杨建军对儿子的期望。
而对于以后的运作方式,杨建军已经有了打算:“一方面将吸纳更多自闭症儿童、残障人士,另一方面,也将联系一些爱心企业,提供技术支撑,走慈善社会化的 道路。天喜儿所有的营业利润,也将用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。”等条件成熟,烘焙坊将每年为我市有基本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提供50个参与名额。
目前,烘焙坊经营的糕点有20多种,自闭症孩子参与制作的是5种,后期他们也能参与到包装上来。杨建军也希望,这个烘焙坊能有更多有烘焙经验的志愿者前来,和热爱烘焙的自闭症孩子一起互动。
天喜儿烘焙坊:钟楼区香江华廷花园142号
爱心蛋糕预订电话:0519-69865858
欢迎关注新浪官方微博:天喜儿烘焙坊